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022-08-28 07:17: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欢迎阅读!
天山,不遇,道士,李白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年代】:唐【作者】: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内容】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赏析】:戴天山,又名大康山或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早年曾在山中大明寺读书,这首诗大约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

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

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

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 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


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 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 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

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

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 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 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 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

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

显然,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

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结尾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


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说:全不添入情事,只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王夫之《唐诗评选》)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

(吴大受《诗筏》)道出了此诗妙处。 (陈志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1d8a89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