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唐四杰之王勃》,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 班级 组长 简介
初唐四杰之王勃
组员
针对文人王勃展开的一系列调研
王勃简介
家族历史
古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公元649年—675年。与杨迥、骆宾王、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家族有着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文化传统。王勃家族兴起与周朝,到了东晋刘宋之时,已经蜚声海内。这种良好的家风一直持续到隋唐,更加兴盛,则直接为王通、王绩及王勃等人所继承。
王通、王绩是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教育家,对文化事业贡献很大。首先,他兴办教育,广收门徒。
其次,学识渊博,著作颇丰。
再次,王通还有文学理论主张。张少康、刘三复先生说,王通主张的是广义的文学理论,即文学与文化的概念相等;重视儒家传统的“诗教”功能,并从这种观念出发,他对南朝许多诗人及其作品给了否定性评价。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使文学成为经学的附庸,这种文学念对王勃影响也很大(《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王绩是王通的弟弟。他有隐者的风范,受道家及陶渊明的影响喜欢喝酒,时称“斗酒学士”
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的哥哥王勮与其弟弟王助都是进士及第。王勮与当时号称“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一起被典选的裴行俭赞为“二子者,皆铨衡才”
王勔、王勮、王勃都有才名,被父友杜易简(杜甫的从祖父)称为“三珠树”。其后王勃的三个弟弟王助、王劼、王劝都有文名。所以,王勃家族是书香门第,显赫一时。杨炯不无赞许地说:“兄勔及勮,磊落词韵,铿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弟助及勋(新旧唐书不载,盖有误),总括前藻,网罗群思,亦一时之健笔。”(《中国古代文论选》)卷二)。
研究性学习报告
人生经历
一、早年经历
六岁作诗,且诗文构思巧妙,词情英迈,被杜易简称赞为“王氏三侏树”之一。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注的著作之错。十岁时便饱览六经。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皇帝内经》、《难经》等。 二、未冠而仕
663年,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
664年,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
666年,王勃通过李常伯《宸游动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援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三、祸起《斗鸡赋》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唐高宗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
四、二次被贬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五、魂归南海
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在《上百里昌言疏》中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从中可体会到身为孝子的王勃内心强烈的羞愧和自责。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在上元二年(675年)的秋天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大约在上元三年(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
研究性学习报告
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便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生平著作 主要成就 有关典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骈文
一字千金
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的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着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一说王勃作《滕王阁序》为十四岁,即龙朔三年。
思想贡献
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思革其弊,用光志业”,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153af73a0116c175e0e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