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丰利镇之石将军庙》,欢迎阅读!
丰利镇之“石将军庙”
文革初期,丰利镇西街还残存一座最小的庙,叫石将军庙。此庙背南面北,高过人头,拓手之宽,紧贴老赵家古居后墙,彻驳进深三尺余。庙前临东西石板老街,庙门当对一条深巷,名将军巷。别看庙小,可有一定名气,四乡邻镇人都知道丰利西街有座将军庙。旧《如皋县志》已将东皋丰利将军庙载录史册之中。
古镇人一直流传丰利有二十六座半庙,把将军庙戏称为半庙。其实将军庙就是一座完整的庙,有半庙之说无半庙之理。准确的说法应称为“半殿庙”。文革前,丰利建筑站的水作老师傅王银祥、陈国祥、何金福、顾宝成、盛长贵等老者,工余时经常讲述他们的先祖师们当年建石将军庙的故事。
明末清初,丰利汪氏、刘氏两大家族先后兴起,两家相邻,两府在老宅基础上同时大兴土木,搞了一次“开发”。开发落成,形成一条共有巷道。汪府人管此巷叫汪家巷,刘府称此巷为刘家巷。为巷名汪、刘两家之争互不相让,因汪、刘两家都有声望,此事虽说不大,但很难解决。丰利场官出面调解无果。巷名之争纠纷一直闹到县衙。如皋知县来到丰利观察地形,拍板定案:依风水地理,巷道笔直似箭,直穿街心,易生事端。在巷前建一座石将军庙,奉供东岳大帝麾
下石将军神像,同时按泰山石(泰山石敢当)一块,以镇乡土,确保丰利及四乡平安。建其小庙功德无量,汪刘二府出资各半。庙建成后,命小巷与小庙同名,即为将军巷,汪、刘二府功德与庙、巷共存也。
汪刘两家都有实力,和官场都有往来,都觉得知县拍板有道理,都听从知县作主,求同存异,和好如初,共建了石将军庙。此庙建成后,为街市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古趣景观。
临街建袖珍小庙可不容易,不可影响街市交通,要建得精致、小巧、美观不俗,符合庙宇规格要求。工匠们开发智慧,借用绘画和雕塑手法,外砌半殿,内藏半殿。外砌部分用驳、吸、贴的工艺,主要材料就是石料、青砖、小瓦、石灰糯米汁。建成后的石将军庙飞檐、翘角、圆柱、斗拱、挂洛、冰纹片一样不少。这种类型的微建筑叫龛体半殿。百姓们俗称半庙。在西安法门寺、洛阳白马寺、安徽歙县古街,周庄石板街等地至今还保存相似半殿庙式的古建筑景观。
道教认为,石将军即泰山石敢当,有祛邪镇地、安家宅保平安之神效。旧时民间有一说法,若有人患眼疾(俗话叫害眼睛)是触犯了将军箭,要到将军庙烧香、拜石将军,眼疾好得快。
石将军庙建成后,一直到文革前期,每日香烟不断,本镇及四乡百姓上街敬香,当街叩拜石将军神像者甚众。 小庙早已毁没,将军巷尚存。但愿建庙化解邻里矛盾的老故
事和“珍惜睦邻关系,如同保护眼睛”的深刻寓意,能在丰利古镇代代相传。
(徐维明、欧阳定坤收集整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129211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