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炼字》,欢迎阅读!
诗歌鉴赏·炼字
“炼字”的基本内容:
1、古人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注意炼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哪几个字比较传神?
明确: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用“见”还是用“望”?为什么? 明确:“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乃至于宇宙之间的一种和谐。
1、 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这一句中“直”和“圆”分别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直: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圆: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形容词的活用可化腐朽为神奇。
又如: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用作使动词。诗人正是通过樱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3、炼数量词。数量词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却可以产生丰富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的《早梅》)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富于表现力
2、 炼虚词。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虚词的锤炼,可活跃情韵,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共”“与”二字,两句就显得极为板滞。
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炼字”题的命题角度: 最基本的命题: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命题的变体:
②(08年全国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③(05福建)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诗歌中某联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另一个字,或某个字有的人改作另一个字,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07年江苏苏州联考)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或者有什么艺术效果?)
⑤(06江苏高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能揭示全诗主旨的一个词语。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或为什么这个字是诗眼?)
⑥(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测试)第三句中,哪个词是关键词?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某个词语或某个
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下面我们也来析炼字。
三、实战训练:
(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试题解析:诗从眼前景物转入怀古。西山重峦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之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波浪一样流逝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醒悟过来,把眼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许多白鹭闲适地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于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现在最令人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驾一叶扁舟在江上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第(1)小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炼字)的能力。“第三联中各有一个字”题干非常明确。一般来说,这两个字应是对称的;不是“明”和“阔”两个形容词,就是“拳”和“退”两个动词。从诗歌具体内容来看,这两句的主要形象是“鹭”和“鸿”,所以两个字各是“拳”和“退”。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讨论归纳、规范答题: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确定字、具体解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描摹景象【抓住景物特征,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明手法、点作用【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巩固练习:
1、(炼动词)(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①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②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试题解析:这首诗写罢官闲居时的落寞与不平。题为“春日即事”,说明这是因春日所见所闻有感而作。诗的前两句写春残日暮的景象,后两句写闲居生活的冷寂。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炼形容词)(06辽宁 东坡 苏轼)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06年辽宁卷)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3、(炼虚词)(06年江苏卷)鹧鸪天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95d5452e3f5727a5e962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