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

2023-01-06 05:05: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愤》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
《书愤》教学设计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

能力目标: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目标:1、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2、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学过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真挚!今天我们就走进陆游,研读一下《书愤》,体会诗人这种郁愤的爱国情怀。 二·预习检测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地浪漫主义精神。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作品集:《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著名作品有诗歌《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关山月》;词作《诉衷情》、《钗头凤》 2、写作背景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偏暗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和排斥,多次被罢官。

《书愤》为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写于此时。

陆游一声“寄意恢复”但此志始终未能如愿。 三、题解

《书愤》教学设计书:书写;书愤:就是抒发胸中的郁愤之情。愤:愤懑,悲愤; 那么,作者内心有哪些愤懑?我们现在就走进诗文,体味情感。


四、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1 聆听朗诵,找准字音2 集体朗诵,把握节奏3 再次朗读,体味情感 诵读指导: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五、研读诗歌

1、思考讨论,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艰”,艰难,道出了辛酸和坎坷,浓缩了作者因主战而受到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整句话的意思是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我满满的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丧失地。 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里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利。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光。“楼船”,高大的战船。“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这两句形象的描绘除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画面开阔、壮丽。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双鬓已先斑

“空”徒劳的,白白的。翻译就是,可惜我曾经以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收复汉室”的决心,他也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尾联“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我们在这一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要如何做到知人论世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取讯息呢?

明确:以意逆志:指的是用自己想法去揣度别人心思,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理解诗歌。

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环境与时代。 我们结合诗歌,可以从这些方面获取信息:看诗题、看背景(论世)、看注释、看诗人(知人)。从这四个方面考虑,我们再揣测作者作品的意图和中心思想,即“以意逆志”。

总而言之,我们在鉴赏一首诗的时候,正确的鉴赏顺序应该是,先从这四个方面理解诗歌,“知人论世”在揣测作者意图,即“以意逆志”。

3、我们运用刚才老师介绍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因何事而忧愤?

1 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丧、被迫迁都。 2 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630cdf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4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