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2-05-24 02:30:4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欢迎阅读!
中国,现状,趋势,电视,发展
中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培训班上的讲课 (东方卫视高级编辑 谢耘耕 2008719日)

下面我们继续将新闻报道的内容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大家可能知道,无论我们新闻的内容、形式、编排还是新闻信息的采集系统,以及我们新闻的共享系统、技术系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将用下午的两个半小时时间,把国内这两年的变化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

大家都是做电视新闻的,这些变化大家都能从我们电视屏幕上和实际中感觉到,但是可能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也许能够帮助大家理顺一下思路,对我们工作可能更有好处。

首先在做梳理之前,先把我们现在新闻频道节目的类型做一个分类。现在国内的电视台主要是四类,一种就是新闻频道中的新闻,一种是地域内的综合频道的新闻,比如我们福建新闻频道的节目,综合频道的新闻比如福建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等。还有专业频道中的新闻,像第一财经频道的新闻,还有就是新闻通讯社的比如路透社、BBCCNN等等。路透社和美联社,BBCCNN也是内容的提供商。

我们首先对新闻频道的新闻做一个分析,像突发事件的时候,闻频道长时段的制作具有优势,在全球都分布比较多的记者站,这是它的大特点。节目强调的是客观报道,很少有主持人的观点。新闻实事的评论都是嘉宾的讨论会。就现在来讲,新闻频道的一个优势集中



1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但是在没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它的收视率一般都比较低,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之后收视率就成倍地增长,像汶川大事件发生之后那样。它也有另外一个特点,栏目化的节目不是强项,因为新闻频道是专业频道,收视率不会像综合频道的收视率那么高。像美国的几个电视网,CNN也算一个,还有CBI这样的广播公司。综合频道的收视率肯定高过新闻频道。像汶川大地震的收视,收视率最高的仍然是综合频道。广告收入来讲,新闻频道的收入也不是太高,拥有整个中央电视台100亿的收入,就是央视的综合频道一套节目。中央一套80%的收入也是来源于晚上七点到八点的节目,因为这有传统的受众群。综合频道把收视率高的节目放在一起,收视率就高于新闻频道。像美国的话,好的专题节目都是在传统的综合频道,并不是在新闻频道。所以新闻频道的优势还是大直播,还是在突发事件爆发的时候有一个大的表现。二十四小时的新闻频道成本很高,要不断更新,也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新闻频道在美国的话,一般它的收费模式是什么?主要是收费频道要交钱的。综合频道因为像CBICNN是不交钱的,是传统的无线频道,可能受惠面更大一些。总的来讲新闻频道的成本更高一些,但是它的模式除了广告以外,还有其它的收费。所以我们国内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多年搞频道的专业化,大量的频道包括像财经频道都搞成了公共频道,这样的模式是不对的。像电视剧频道,当时我们到了新加坡,他们说我们很奇怪,做财经频道还要靠广告,财经频道帮你赚钱,提供财经信息,还不交钱免费地看,天下哪有这样的事?但是中国的频道很怪,这种新闻频道包



2


括电视剧频道都是无偿的,所以我们所有的频道都要靠广告支撑,个模式是有问题的。这点在美国的学者和电视台看来是很怪异的事情,这说的是新闻频道。

第二是综合频道的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主要是早间、晚间。在国内有比较大的规模和收视群体,影响很大。其中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是很大众的,是频道投放的主要时段,所以收视率很高,广告的投放也很高。再一个,在美国就是早间节目,早间节目的收视率也很高,在美国的几个电视网看了一看,他们的早间节目特征是什么?都是做户外的,把他们的演播室做成一个户外的演播室。比如我们到NBC看,他们的演播室在洛克菲勒广场。美国有两大广场,他们广场的人流量很大,过往的行人都可以看到主持人在干嘛,他们把一些好的嘉宾都请到露天的广场来,在露天广场先秀一秀。那天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摇滚乐的歌手去了,好几千人都是冲着这个歌手去的。那天无数的少男少女也都是冲着这个歌手去的。所以像这样的节目来讲,在美国的收视率很高。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NBCABC,比如广播公司演播室是对外开放的,你可以花60美金去参观。他们安排一些制片人,一些主持人跟我们聊天,这形式都很活跃,互动性非常强,这是一种早间节目的模式。

ABC也是在美国最大的时代广场,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也在那,跟之前所说的早上那个广场一样,非常地轰动。嘉宾和主持人的互动非常地紧密,这是它的一个特点。但是中国的早间新闻节目一直发展不好,包括东方时空做了探索,很多台在早间的新闻节目也做了探讨,



3


但是一直没有突破瓶颈。原因就是中国缺少庞大的户外家庭妇女的群体。在美国,很多妇女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结婚以后都去带孩子了。早上的时间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其他时候还要做家务。不像我们很多的新闻工作者和其他的工作者事业心很强,她们既要带孩子也要做事业,这是中国和美国最大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早间的新闻发展方面一直不太顺,是我们缺少这样庞大群体和受众群。尽管在节目形态上面,我们很多人都研究过的美国的节目,美国很多节目形态我们都尝试过,但是在早间新闻方面我们的优势不太明显。就早间来讲的话,有的台把新闻都关掉了,有的台也只是做晚间新闻的传播,现在的早间新闻不像前两年那样激情澎湃了。

综合频道的节目形态目前就是新闻杂志性的节目非常火爆,像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从这一块来讲,在美国还是非常火爆的。在美国收视率会达到很高的点,而且也出现一大批代表性的主持人。从这里面来讲,国内也有很多的新闻杂志类节目,但是这种有影响的,像CBI,能够影响全世界的节目是不多的。因为这可能跟我们的新闻专题类杂志投入不够,也有关系。因为我们几个人做一档节目,他们可能要一两百人做一档节目,投入量很大,他们的主持人都很成熟,不像我们的内地电视台用那么多的靓女帅哥。因为他们的主持人都是十年以上的新闻经验然后再去做一个主持人。主持人首先是一个好的记者,再一个是好的新闻主播,然后再变成一个中心主持人,这跟国内的情况也是不一样。

但是综合频道的新闻有一个问题,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在突发事件



4


发生的时候受到很多的制约。比如说,我们东方卫视514日改版的日子,结果发生了地震,把我们电视的版面全打掉了,综艺节目等娱乐方面都抽掉了。这点来讲的话,你保了一个就要放一个,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所以新闻频道在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占据着主导的位置,综合频道不像新闻频道那么地显著。 第三,专业频道的新闻,像财经频道财经新闻,体育频道的体育新闻,这两年的发展也非常好,也很受目标观众的欢迎,节目的形式也慢慢走向多元化。因为它的主要问题是相对小众,还有一些体育闻主要是男性观众比较多,有的不太喜欢体育,不太看体育;还有娱乐新闻,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主流观众群不太看娱乐新闻,尽管在高中生大学生里娱乐新闻非常火爆,但是这种娱乐新闻还有一个特点,比较娱乐化,不善于做深度报道。从这个方面来讲,它的弱点都比较显著。所以专业频道的新闻可能也遇到一些挑战,这是一个。 第四就是新闻通讯社。刚才说了主要是为电视台提供片子,它的优点是及时海量的国际新闻,它是提供素材的。一般来讲都是这样的模式,还有像收费模式。新闻在欧美都是付费频道,广告和收费相结合,专业新闻频道主要还是付费频道,在美国,财经是有线付费频道,广告经营不如中国的节目。

现在从我们国家来看,新闻节目的类型,总的一个趋势是以综合新闻为主,分类新闻是时段补充。收视率40.8%是综合新闻,新闻评论类节目是9.7%。综合新闻整体涵盖了综合军事和国内化的动态使得各行各业、年龄层文化的受众都能找到感兴趣的新闻。最早央视



5


有做过这样的事,专门分了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科技新闻,后来发现它做新闻频道必须要做滚动新闻,如果做专业新闻来讲,可以在某一个时段来做,但是按专业性来分的话,这个频道收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可以把综合新闻分为以宣传为导向的新闻和以关注民生为主的新闻。总的来说,综合类的新闻收视率比较稳,无论时政新闻还是社会新闻。从专业新闻来讲的话,它的深入性、针对性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有些做经济的或者是军人,比较看中这些专业新闻。因为综合新闻不可能做得很专业,专业新闻像财经新闻可能会专注于财经的新闻,在特定的历史契机下,更容易崭露头角,获得大的突破。比如发现战争的时候,我们军事新闻就很火爆;比如奥运会召开,我们的体育新闻就很火爆,所以做新闻频道来讲的话,高收视率往往和天灾人祸联在一起,天灾人祸的很多突发事件又给我们某些频道高的收视率,这是一个很怪异的现象。从我们本意上,我们肯定不希望国家有任何的灾难,但是灾难又给我们新闻节目良好的收视表现,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把新闻分为两种,一个是时政新闻,一个民生新闻。时政新闻正在寻求大的突破,要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就要符合主旋律,一般对工作有指导性的特点。一类是满足领导的要求,非常关注,对你各方面要求也很多,指示精神每天都有。第二是普通老百姓的需要,但是这两个需要同时满足是很难做到的,很多领导的需要实际上把我们时政新闻便成了会议新闻,领导新闻枯燥、呆板、沉闷、过于严肃。



6


所以很多台做时政新闻很苦,有时候在领导的要求下,收视率这方面很难做到。但是这两年一些专业人士也提出一个东西,今天的时政新闻有两个突破的方向,一个搞大型,放大主流新闻的民生化,从民生的角度来解读新闻。像新华社,把一些活动,把党代会一些精神做了分拣,所以为民生新闻和主流新闻做了探索,在影响力方面有了提升毕竟和老百姓还是贴近了一点。

第二就是活动化,目前来讲我们策划很多主流性的主题新闻活动,这两年策划主流性的新闻很多,在没有重大的新闻事件的情况下,是媒介唤起民众关注的地方。像江苏的广电总台每年推出几个大型的节目,各种各样的项目都有,大型节目播出期间他们的收视率都提升得比较快,所在栏目中的收视率一般提高10%17%,最高的时候提高了33%,所以这是他们对大型活动未来的一个发展方面。 再一个是社会新闻,应该是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现在也在悄悄地转化。我们把很多的民生新闻也归纳到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在江苏频道已经七八年时间了,经过高速的发展之后这两年普遍走入一个低谷,他们的民生新闻制作得比较低俗,收视率不断收缩。而且央视和部分省市的其他新闻对民生新闻也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像中央电视台为什么要把东方时空从早上换到了晚上6点钟,其实央视是面临很大的压力,它最大的新闻冲击点是六点到七点。中央的新闻每年同比下降大概是5个点。如果你把收视率做个计算的话,央视的收视率每年都要下降,但是央视下降最明显是:所有的时段是领先地方台,但是六点到七点的时段一直没办法打赢地方台。他们没办法,那时候



7


也搞了一个探讨,把东方时空搬到晚上的6点,也是想从地方台的手中抢份额。像江苏新时空节目的频频出招,对收视率的争夺战。整个来讲,央视的新闻包括城市台或者我们省台的民生新闻,总的特点就是模式比较单一,内容雷同。每晚的时间段不少节目都有互相抄袭的嫌疑。江苏有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大爷在马路上摔倒了,马上就有三四个摄像机对准他,这就是新闻的同质化到了什么地步。实际上新闻资源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我们养一个编导要多少钱啊?养一个摄像机要多少钱啊?还有司机。我们出去一趟,一个编导、一个摄像、一个司机,结果为了一个老太爷摔倒,就去了三四台摄像机,也是对我们国有资产的浪费。再一个民生新闻的质量不高,许多专家批评民生闻节目是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还有人干脆把民生新闻称为低端产品。有些打着民生旗号的新闻为了收视率,不注意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比如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经常让观众看到斑斑的血迹,有时候因为没有捕捉到现场的镜头,不惜借用警察拍摄下来的照片代用,还有尸体。好像这样的报道不见血、不见尸,不足以增加新闻的震撼力。此外,除了“腥”闻,还有“性”闻,有一个省级台在开播时指出,为了吸引观众,记者假扮嫖客与小姐去开房,然后用暗中的摄像机拍下来,以拉高收视率,这也是民生新闻很大的问题。

民生新闻庸俗化、娱乐化的现象不足为奇,很多时候记者对其产生惰性。很多的民生新闻发展得很快,发展之前一时间招不到人,采社会招聘,来了就上岗,也没有做什么培训,缺乏职业素养,节目



8


的深度报道比较平淡,使观众看了兴趣大减,所以被称为一地鸡毛。 现在我们的市场有一个转变,追求高收视率,很多的人都明白你的收视率没用。比如说你是卖笔记本电脑的,卖IBM的,如果你的观众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这些人一般不会去买这种笔记本等高档的消费产品。所以这两年民生新闻在前两年的高招标的情况下,经被广告商看清楚了,民生新闻也在国内的经营方面出现了一些困难,被广告商所质疑,你的观众群有没有价值,说实在我的客户投了几百万到你的节目以后,我要对我的客户负责,因为广告公司也很难做的,今年做得不好没效果,明年就换广告公司,所以广告公司要对这个收视率做调查把索菲瑞的调查资料拿开一看就知道你的受众是什么。所以民生新闻被人怀疑它的价值是贬值的,这也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还有民生新闻,当老百姓遇到麻烦的时候求助媒体,想利用媒体的力量让自己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容易让媒体充当审判者的角色,媒体不是公安机关、不是法官,你越位去做法官去做仲裁者是不对的,所以民生新闻被告上法庭的新闻也很多。有的民生新闻居然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处理,说实话你把自己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上去了。有时候民生新闻跟政府没有沟通好,前两年做舆论监督比较少的时候,你报了什么料,有关的部门跟进,跟进以后处理掉了。现在很多的部门天天被报,哪有时间管那么多的闲事,根本不理你,很多时候没效果,别的媒体觉得你的公信力有问题,所以我觉得批评报道不能多做,但是也不能不做,尺度把握不好的话也需要吃官司,现在很多的电视台都建立了法律工作室来应付官司。



9


大家可以借鉴一下焦点访谈的做法,他们很会利用政府权力。们在做一个大的报道之前,首先会问一问,总理最关注什么,想干嘛。结果对政府的心态揣摩得很透,比如最近总理想抓乱收费的问题,们就马上行动了,大张旗鼓地报道,河南怎么乱收费,福建怎么乱收费,专题拍好也不马上放,就等到全国会议开会的时候前一天放。到那天,朱镕基总理就说你们看焦点访谈了没有?他们有个笑话的顺口溜,焦点访谈是条狗,整天蹲在中南海的大门口,叫你咬谁就咬谁,要你咬几口就咬几口。我们的舆论监督要和政府的权力相结合才有效果,否则你说的没什么用的。

还有强行进入百姓的隐私,有些民生新闻为了迎合百姓的心理需求,将新闻变成百姓隐私的爆料,偷窥的意识很严重,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缺失。有一个被迫卖淫的女孩子,记者去报道她的时候,毫不掩饰地把她的脸暴露在大众的面前,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部分电视媒体为提高收视率,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以表现百姓生活原生态为名,强行闯入社会个体的私人空间。像美国如果你闯入个人家庭的话,他们是要开枪的。美国经常发生校园枪案,美国多少年对私人持枪不能取缔,有很大的原因,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在美国的法律上规定,当觉得当权者不能制约的时候,公民有权利来制约,所以可以持枪。你闯入美国家庭的时候,如果他们开枪,你打官司都打不赢的。所以这就是公民的隐私权,对于记者来讲自以为是媒体高高在上,一点是值得磋商的,弄得不好可能遭到很多法律上的问题,总得来说,现在法律的意识越来越重。



10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做一个话题,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他们做了很多的调研,也到上海做调研。上海的很多专家提建议,要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个最好的武器就是公开。第二个是什么?就是法律我用美国的法律不断地起诉你,因为中国的国力也很强,频频把在美国的电视台告上法庭,你就不能嚣张。我们的记者、我们的台长、我们新闻中心的主任一定要有法律意识,在中国的法律体制之下,你的任何报道是否符合中国的法律

所以在民生新闻方面来说,有一个改革的问题。尽管收视率还是比较平稳,也有一些下降,这是任何节目都有一个周期,但是我们在这种体制下大家做一些探索,怎么样扩大我们的报道范围,怎么样能够把我们民生新闻做的更符合老百姓的需要。民生新闻来说,就是个性化的定位。民生新闻在很多的情况下,各个地方的民生新闻大战非常多,我们的新闻是什么现状?全国的新闻竞争不是太激烈,因为央视有很多的政治上的垄断,比如神舟六号的发射就是央视的垄断。像奥运会的报道,网上有评论,说中国办奥运,央视挣广告15亿。所以这种新闻的垄断不是我们地方台能够突破的。但地域性的新闻竞争过于激烈,省台和市台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们怎么通过个性化的竞争来达到自己的品牌,这也是民生新闻方面要做的探索。包括新闻的采集系统,包括我们节目的内容更能贴近老百姓的内容,包括我们节目的编排也要做很多的探讨。

还有一方面,民生新闻的主流化,现在很多台都很主动。民生闻的记者去采访,也影响这些主流媒体,也能提供一个宣传频道。这



11


也给我们民生新闻提供了一个机会,民生新闻慢慢也会主流化,也会慢慢地走向融合。

再一个就是,我们的发展趋势。电视节目的形势基本趋向于成熟和稳定,电视节目从80年代到现在,很多的节目突破更多是形态上的突破,很多节目的火爆,包括像东方时空,包括焦点访谈,包括新调查,还有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超级女生,都是一种形态上的突破。影响收视率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节目类型,比如我们选择的传统电视节目大的主要有三个类型,第一是类别,第二是综合,第三是专业。我们的节目形态方面,采用一些新颖的节目形态,对我们节目收视率的提高是非常大的,但是随着这两年改革开放,我们很多台,包括一些编辑都走出了国门,对海外的学习加强了。像新闻调查就是学美国的形态,所以对美国一些电视节目的学习这个过程我们用了将近20年,现在的我们电视形态基本上趋于成熟和固定。包括我们的新闻谈话、新闻辩论、新闻杂志各种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在美国,去年他们推出几个节目,马上就被我们的湖南卫视,深圳卫视给克隆过去了,美国的节目在中国都有克隆版的。我们各个台都有节目形态研发中心,很多台对美国推出的节目形态都是随时跟踪的,上海、北京、江苏他们都买了美国的电视节目形态。美国每周的排行榜我们都知道,但是整个新闻的节目形态,说实话这两年发展得不太快。新闻节目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美国有专门的节目形态公司,不断地进行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是娱乐节目的创新。这方面来讲,在形态方面我们能够在这几年有突破性的东西不是太多,但是我们的问题是



12


很多形态搬过来都不到位。上次我们到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访问的时候,他们一个主任问我,觉得美国的节目形态和中国的节目形态有什么差异?这人也到中国来访问过,我当时跟他介绍了中国的节目情况,问他去过中国的深圳吗?他说去过,我告诉他,我们中国的节目形态就好像80年代的深圳世界之窗一样,你们好的节目形态都被我们克隆过来了,美国有的节目形态我们也有,还有一些像日本、韩国的节目形态我们也有,我们也有阿根廷的节目形态,但是我们的节目不到位。我们很多的专题节目,还更多地体现在一个模拟上面,但是真正缺乏是节目形态所体现的内涵,所体现的深度。比如我们的七分之一就是克隆美国的一个60分钟的节目,形象包装都非常像,但是要达到那种高度是不可能的,他们的主持人跟我们的选拔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我到外面有一个很大的感触:我们的老师是不一样,像是我们新闻学院的老师都是从学校里出来的,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读中文然后考一个硕士再拿一个博士的学位就可以当老师了。但是美国哥伦比亚的大学老师都是要有15年以上的新闻工作经验,并且是拿过新闻奖的。我们电视台每年有大量的实习生,但是他们来了还要重新教以及重新培训,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我们600所大学有新闻学院,我们的新闻学院的老师都是学中文的,学美学的,你怎么去做新闻报道,怎么做深度报道,这些都没人教你。我们首先来说给新闻带来一个难点,你培养的学生来到电视台,每年有15万人。不止是电视台,还有报纸广播,所有的人记者都辞职,还不够这些新学生分配的,而且他们来了还要再教育再培养。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



13


人才体制有问题。我们节目形态已经达到了,但是内容的深度上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热点节目形态交替出现,各种新闻形态基本齐全,比如说早期的焦点访谈节目。下一步我们认为主题策划活动,还有新闻讨论性的节目、辩论性的节目,将是下一阶段的热点。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对我们的主流新闻和民生新闻都是一个推动。

新闻谈话类的节目是极富戏剧性节目的类型。这种节目形态是我们观众的自我表达,自我的心理追求。包括上海的头脑风暴这种节目就是对话的节目形态,还有晚上一个节目是时事辩论会,这个是开放式的,因为存在不同观点的碰撞,能够帮别人起到娱乐引导和疏通的角色。

目前来讲我们电视节目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节目存在很多的功能,有的是快。现在大家发现时效性-快,已经不是传统媒体的首要特质。比如说地震报道谁第一个做出来,那不是电视,一般是网络或者是通讯社。快,这个是电视台很难做到优势。新闻节目要强调对新闻信息的评论,传统的新闻节目的公信力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新闻的评论往往会影响舆论的走向。

这几年不断发展,比如像解读新闻的节目,不但看新闻,并且能够解读新闻背后的东西。上一次我到宁波,他们做一个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培训班,说到生活服务类的节目的发展趋势。我到美国也了解过,我跟他们探讨一些观点,他们认为传统的服务类就是做菜,原先的早间节目是教做菜,这个是很实的,但是现在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功能已经不存在的。你可以随时到网上一查,这个菜怎么做,



14


用个百度就可以搜索出来了。所以现在的生活服务类节目更多走向娱乐化、故事化。当时在美国的很多服务类节目,一定有一个特点,有一个原则。比如说你做服务类节目,说失火的时候怎么逃生,你遇到咳嗽的时候要怎么治,就是要你必须有故事,任何的生活常识是不能上节目的。对生活服务类节目他们也强调故事化和节目化,同样我们的新闻性节目也在发生变化。要学会讲故事,才能好听好看,这种故事化、娱乐化的趋向不仅渗透到各个领域,而且渗透到了各个层面。 还有我们有一个解读的功能,我早上也谈到了,要建立了一个嘉宾智库,嘉宾智库是干嘛的?为什么央视和很多的台都不太重视,们分析为什么凤凰卫视一定要做新闻评论员,因为香港没有像在国内这么多的智库,这么多高效。他人文类的东西不太多,所以必须建立自己的评论员。凤凰是一个口水台,因为它的画面太少,缺少原始的东西,所以凤凰卫视可以当广播听的,需要的是对新闻事实的大量解读。但是在香港又找不到合适的嘉宾,他们只有建立自己的评论员制度,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建立一支评论员的品牌。但是在国内来讲这种专家太多了,像上海也有很多的研究所,他们愿意到电视台来发表观点,也还能请到很多北京的专家,我们有一个2300人的嘉宾智库,这些人你可以随时请到他。评论员的制度也有毛病,凤凰有主持人到我们那已经半年了,他说我们建立评论员制度是很难的,因为凤凰卫视在香港严格意义上评论员是不审稿的,录完就播。你说哪个国内的电视台能够做到这一步?香港的电视台管制要比大陆松得多,这样给它表现的空间更大一些,有的时候我们嘉宾说了过激的



15


话,我们还好办一点,但如果是我们电视台的人说了什么话就很难办,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评论员方面下功夫不大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表现的形式多样化。现在新闻的表现形式借助了很多综艺节目的表现手法,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比如说读报节目跟报纸相融合,还有像搜索网络的节目,像MTV的形态,像崔永元搞的《我的长征》,就是用很多真人秀的因素,这种手法已经对我们传统节目形态做了很大的丰富。另外一些新闻节目也用了很多的技术,对新闻做报道的时候,用了很多制作图表,大量地制作现状图。甚至还有三维显示的东西都应用去了。像凤凰卫视他们的图表应用好一些,比如说华航空难的时候,用三维来表示两岸来打捞失事飞机的情况。他们还用动漫的形式对实事做评论。还有一个节目,是美国总统布什在圣诞树下拆礼物,拆完后,感叹说怎么没有人给我送个本·拉登呢,这个是比较幽默搞笑的。因此建立一个漫画的形式来表示这样的观点,这也是新闻评论的形式。

还有就是给新闻配乐,在《时事直通车》中最后一条社会新闻,大多数以轻快的音乐同时打出栏目工作人员的字幕,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个报道。在央视的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前两天没有画面,他制作了几千幅各种各样的图板,形象地展示了地震的情况,说明他们后期制作的力量很强大。再一个现场直播中,还首次使用了国家测绘局专家,电视台演播室的立体三维地图。随着直播的推进,以现场传播的形态,将回传画面中的生命大营救,救灾快报,新闻特写,DV回访等形式及时播出,实现最大化的元素使用,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



16


率。布什访问意大利的时候,由于拍不到新闻的画面,用动画的形势体现出了布什与比萨斜塔一起的画面。在口播新闻中,有时候注重用屏幕文字,使画面得到美化,使观众在轻松愉悦中得知新闻,现在还有借助很多的手段,新闻节目在表现的手段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下还要介绍一下新闻节目和新媒体结合的情况。

还有一个是我们节目制作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更加注重市场的反馈。我们的生产流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注重新闻的流程化,素材的采集方式多样化,以满足观众对直播节目的需求。第一个首先生产趋于流程化,新闻信息共享系统化。原来古老的磁带加工已经被大信息、大流量、计算机多媒体的直播方式所替代。当时电视台整合,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整合,原来一个事件我们要去三个记者,现在只要去一个记者,有一个新闻共享的系统,用计算机媒体方式所替代了。央视比我们搞得早,有新闻制作流程、新闻审批流程、新闻编播流程三个。中央台的新闻一般两级的审查制度,一个是各部门主任审查,一个是新闻中心主任审查。报请部门审批之后,就是报批新闻的终审。要避免同样的采访,避免浪费资源。采访回来之后将素材上载,将编辑好的文稿和节目提交审批,审批后可进入待播状态。栏目组人员通过对报播单查询、组织当日串联单来做节目。新闻共享系统的运行良好,分为记者系统、初审系统、通联系统、责编系统。记者通过此来写稿,之后提交给新闻中心,审核后出去采访,制作短片。大家统一策划选题,统一调度记者,媒体内部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效益。这一方面中央台、上海台都是这样的,对于



17


成本来讲的话,解决了以前资源浪费的问题,一个老人摔倒了,三四台摄像机同时拍这个画面,这样就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我们把浪费的资源节省后,去做一些大型的全国报道,包括我们青藏铁路的通车等等。现在我们新闻中心是700人,资源共享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这是它制作的一个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是直播,直播的常态化,这是大家都在做。拍摄的方式更加隐蔽、灵活、客观。新闻素材非专业化,像DV、手机的拍摄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叙述方式方面追求平民化、故事化和个性化,新闻叙事以平民生活为本,追求个性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现在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强调新闻的趣味性,主持人改变之前的表现形态,以平民的形势娓娓道来。对于新闻的故事化来讲,目前也是发展的趋势。

第五个特点我们的新闻发展的趋势编播体现以人为本的取向,争意识的进一步加强,我们最近在研究电视节目收视率提升的因素,应该说影响的因素很多,收视率并不是不可预测的。我做了一个分类,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本来也要讲讲其影响因素的,但是时间比较紧展不开。说到因素,有节目因素,受众因素和媒体因素,其中很重要的是媒体因素,比如我们省级卫视,你首先要追求覆盖,影响收视率最大的因素是编排。我讲一个案例,这是非新闻节目,也有一个启发的意义。上海有一个生活时尚频道,做的节目非常不错,收视率却很低迷,当时我们想了很多的点子和办法,为什么这个节目办得好,但是收视率不高。后面我们研究受众群,发现他前面的节目叫心灵花



18


园,这是属于挖隐私的节目,比如我该不该当女强人,私生子该不该生,这个节目的收视群是40岁到50岁的,但是之后的节目收视率很低,因为后面的这个节目是一个时尚的节目,受众是年轻人,这两个节目是过渡不了,就是一到心灵花园结束,她们就换台,所以我们把时间调了一下,在这个节目前我们推出一个美食版块,好在这个节目是不分年龄性别,所以收视率就比较高,对后一节目的收视率很快就拉上去了,这就证明我们的编排对收视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从1个点到4个点就说明了这个变化。

我们新闻节目的编排对收视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许多民生的节目都是6点到9点播出,这个点是一个高峰。但是编排方面有一个问题,我们前面的收视率对后面收视率影响很大,比如像《南京零距离》在编排上要有一个同类型的节目,进行一个进入。比如江苏台的一个节目,他们专门在前面开了一个绝对现场,直播南京前面一定要快,一个大型的新闻,为什么这么编排?就是因为他们把这个提前,通过绝对现场和新闻把收视率拉起来,所以我们电视新闻的编排来说,通呈现容量扩大,大板块集成播出。南京的新闻都很长,40分钟到60分钟,像江苏的主导节目《1860新闻眼》在5点半的时候播出,45分钟,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后面不单把单个节目的时长拉长,还要跟别的节目连载一起,然后再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00分钟形成一个完整大板块,来拉动其收视率。所以才能把收视率拉得那么高,对前后的节目的带动很大,当然你的节目的类型不太一样,对收视率有很大的影响。包括我们把同一节目都归类,形成一个大的



19


版块。一个小的节目里面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收视群,这是我们编排方面很大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广东台有一个《630闻》,他们的主打新闻从6点半开始,过去我们编排新闻的时候按头条最重要,然后次条不重要。但是他们把重点的新闻放在后面,因为有的人6点半还没有到家,他们是根据观众的收视习惯来做自己的节目编排,所以对新闻节目的编排可以做一些研究

第三个特点与观众的互动性增强,很多的电视台都普遍开了现场热线,手机短信,利用多种的参与方式为节目赢得了较好的群众基础。1860新闻眼》这个节目要求观众投票选择主持人,这样的调查可以清楚新闻的调查方案、方向等等,所以说互动性非常强。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出现层级化的竞争,现在省级市场里面也加强了对全国新闻的竞争。包括像神舟火箭的发射,还有像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淡化了新闻的色彩,以平实的方式取胜。比如像东南台要做全国的新闻,要争取全国市场的时候,你的新闻节目要慢慢地淡化地域的色彩,要把很多的新闻放在全国的意义上来考虑,福建的卫视新闻和本地的频道新闻有所差异,像上海的卫视和本地的新闻差异还是很大的,为资源是共享的,但是选择的标准还是不一样的。

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就用这种故事性的新闻来取得一个高收视率。在区域市场方面,本土化的新闻也在扩大竞争的优势。从6点到7点的时段,地域的民生新闻竞争非常激烈,省级卫视,省级频道和地市台都有很优良的表现。你要研究他们的市场的话,有一个共同的



20


特点,当地的省台和市台竞争激烈,各有优势,最后就央视的新闻收视率走低。比如江苏台和南京台打架,一般的结果就是两台的收视率共同提高,然后央视的收视率下滑,原因就是央视的收视率影响是越往西部走,海拔越高,甘肃、青海等等,它的收视率就越高。但是往南走越来越低,原因是什么?因为央视的文化是偏北方的文化所以对北方的影响更大。所以国际的很多广告公司,一直是质疑央视的。一直质疑央视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影响力。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比如说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你的收视率表现如何?一些世界级的品牌都不认它,这也是央视的一个软肋。他们最近也加大对南方的报道力度,但是这不能改变央视的新闻收视率逐年走低的态势,2003年开始央视的收视率一直在走低,但是在2008年会出现一个大的反弹,一个是汶川大地震,一个是奥运会,对央视的收视率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对于央视的整体收视率来讲,整个频道组的收视率是逐年下降下滑的,2007年比2006年下降了七点多,原因就是央视的份额也被地方台所瓜分,原来一枝独秀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央视的广告额度是逐年走高的,比如从70亿、80亿、90亿是逐年上升的,但是你们要看到另外一方面,央视广告在整个中国电视的市场份额是逐年下降的,这也是未来中国电视的发展趋势,很多省台就在进行电视剧的市场竞争,包括一些大型的活动方面,都给央视提供了很多的挑战。但是电视广告的价值更加凸显了,电视新闻的广告价值一直被一些广告商认同的,新闻节目具有权威性的,收视率的时间长,人均收视仅次



21


于电视剧,排在市场总体的第六位。第二,新闻节目的观众以社会中坚力量为主,是社会上最重价值群体占39.5%。干部管理类人员的新闻观看时间达到65分钟,很多的广告商都把新闻节目的广告投放作为重点,广告成为许多电视台创收的重要平台。在很多沿海地区的投入产出比也是非常高的。很多栏目的投入产出比是17,如果投一个亿就是7个亿的收入。我们2005年在整合的时候,当时把我们所有的新闻栏目的投入,到财务部要了一个数据,再到广告部要了一个数据,把这个数据拿来一看吓一跳,投入和产出比是惊人的,很多的投入产出超过了17甚至110也就是说你的投入有800多万,但是收入就有1个亿。我们做完了改版的方案之后,去北大讲课的时候,我也觉得心潮澎湃,我对北大的学生说,恭喜你们在从事一个暴利的行业。一般来讲,我们做个企业投入产出一般是510%,但是你想想做新闻,投产17的话,除了卖白粉和军火以外还有什么职业比这个行业还挣钱的,这就是我们新闻的力量之所在。

所以我们的广告价值是维持着高位的,央视的新闻产出比2005年的数据也是110,现在来讲对新闻都是非常重视的。我到江苏丹阳去讲课的时候,他们一个县级台收入也有五千多万,昆山一个县级台也有一个亿。他们就是靠民生新闻。有一个时政新闻,他们就是做市长书记的,再一个晚上9点的时候做民生新闻,45分钟的时长,15分钟本地新闻,30分钟是全国新闻。在当时的收视率很高,他们的台长说干嘛只做国内新闻,为什么不做国际新闻?你以为央视的国际新闻有什么优势?严格来说央视跟我们上海台、福建台是一个级别



22


的。你既有本地的新闻,又有全国的新闻,又有国际新闻的话,说实在你这个节目就拉动了。为什么广播上,全国的媒体都不如地方,为什么?因为广播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国内国际的新闻都是报纸上摘录的,跟央视一个水准。实际上我们电视台也可以做国际新闻,也可以进行收录来丰富你的版面。不一定要把国际新闻的观众弄到央视去,当时他们都实施了,收视表现还不错。

所以县级台在国际和国内新闻同样也有优良的表现。总体来讲,我们新闻节目还是变化很大的,不论是我们的编排还是我们的制作式,还是我们的内容形态都有变化。整体来讲我觉得新闻节目是地方台竞争的利尺。像一些省级台来说,我们竞争的东西往往也是新闻。比如一个影视剧,央视的投入是8个亿,买大片去拼的话很难,你做娱乐节目,现在娱乐节目可能对很多的地方台来讲基本上是放弃的。因为娱乐节目不是做不出来,关键是娱乐节目在现有的市场空间里面,投入产出比太悬殊。像《加油好男儿》这样的节目,我之前去湖南采访的时候,湖南卫视的副总裁,我问他《快乐男生》的投入产出比是多少,他说是7000万,就2000万的成本,5000万的宣传费用,一个节目做到这个份上的话,在一个狭小的地级市场来说是很难回收。

好,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

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5a7951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