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崇高”的审美意义

2022-04-05 08:00: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崇高”的审美意义》,欢迎阅读!
崇高,审美,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崇高的审美意义

作者:马莉娜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4

【摘 要】 崇高是朗吉努斯在其《论崇高》一书中提出的,本文认为崇高是西方文学史中非常有名的一个美学范畴:崇高在心理特征上是人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体验; 崇高是生命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所表现的正是人性的升华,智慧的创造,自我的突破;《圣经》是古希伯来民族的宗教经典,希伯来人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对无限的敬畏,因而产生了崇高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 崇高;审美情趣;《圣经》

在审美范畴发展史上,崇高要较优美出现的迟,尽管作为一种现象,崇高早为人们所注意并思考,但是,崇高作为审美形态仍远不及优美传统悠远并流行普及。公元一世纪罗马美学家朗基努斯的《论崇高》是思考崇高的早期文献,但更多地是从修辞学角度看待崇高的。这部文献至十六世纪中叶才被世人发现,十七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将它译成法文后影响逐渐扩大。但就总体形势而言,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是近代才明确与流行开来的事情。就文艺思潮而言,崇高与近现代反古典主义而兴起的浪漫主义有直接关系。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其中所包含的崇高观念恰恰是作为优美传统的对立面。

崇高是朗吉努斯在其《论崇高》一书中提出的。虽然他论述的崇高主要是指文章的风格但他的探讨是基于人的心灵而展开的。他明确地指出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说明,崇高既是一种艺术美,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论崇高》写道: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造化万物的观光者,做追求荣誉的竞赛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的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抵抗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事物的渴望。《论崇高》多出号召要和崇高的对象展开竞赛、竞争,并援引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话竞争对于凡夫是有好处的。凡夫俗子在和崇高对象的竞争中,能够心灵扬举襟怀磊落,充满自快乐的自豪感。后人关于崇高效果的论述,明显地留下了朗基努斯观点的印记。例如,18-19世纪德国美学家黑格尔写道: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垠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指出:我们在观照伟大的东西时,或者感到恐怖,或者惊奇,或者对自己的力量以及人类的尊严产生自豪,或者由于我们自身的渺小、衰弱而丧魂落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也说:崇高不在任何自然物中,而只是包含在我们内心里,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对我们心中的自然, 并因此也对我们之外的自然处于优势的话。在这里,崇高也是指一种内在心灵的张力。博克则更明确地指出:在面临恐怖的对象而没有真正危险时,这种自豪感就可以被人最清楚地看到,而且发挥最强烈的作用,因为人心经常要求把所观照的对象的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严和价值或多或少地移到自己身上来。康德也认为:对自然的崇高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使命的崇敬,通过一种偷换的办法,我们把这崇敬移到自然物上去(对主体方面的人性观念的尊敬换成对对象的尊敬) 虽然两人描述的心理方向相反,但他们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即:崇高在心理特征上是人对自身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体验。桑塔耶拿在《美感》中进一步阐述到:在这种自我转化之际,我们升高了,而且扮演了一个更高尚的角色,感到一种比我们自己的生活更自由广阔的生活之喜乐, 此时此际的经验就是一种崇高性的经验

从这些美学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崇高感发生在人的心灵与另一种强大对象的对抗中。这种对抗能激发出心灵的潜在内力,当心灵的力量上升至对象一样强大,甚至超过它时,崇高感就产生了。可见它是人的心灵在顽强的对抗中生发出的一种力量,它远远超出平常的强度,在精神上它能使人超越平凡的自我,使人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从而能够对抗并战胜强大的对象,这个对象也许是自然,也许是命运,也许是敌对的势力。正是这种力量与精神使人类克服了千难万险,得以延续生命,书写文明的历史,创造灿烂的文化,树立起人的尊严与价值。虽然崇高是一种包含着痛感的美,但随后也使人体验到心灵实现了超越后,猛然获得了更大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带来的快感是一种精神的巨大狂喜与自豪。这是崇高美在历史上一直得到人们青睐的魅力所在。概括来说,崇高的实质是人的心灵超越,心里感受上是人对其在有限与无限对立时心灵在艰难的努力中生发出的一种惊人的力量的崇拜。人的尊严、价值、道德、责任感、使命感、牺牲精神等是它蕴涵的精神内容。崇高欲是人类进化的必然性。就存在而言,它是宇宙存在的相互确立的集体形式。但是,这种运动结构下的形式。是人类知性对无知性事物的客观反映,对于生命来说,崇高则是生命不断通过自我的能性机制升华的一种生存形态,所以,我们从社会性上来要求度量崇高,那么所谓的崇高则是个性在对比中的那种超常的层次。作为个性的自我要求,崇高则是他不断地提高加强自我社会质量素质和社会质量权利的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进取精神,与这种精神在完成个性的不同层次的质量权利于全心身中的反映,也即人作为社会文化载体的社会自然性。所以我们认为崇高是生命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所表现的正是人性的升华,智慧的创造,自我的突破,也即人从一个高度跃迁到另一个高度,是个性的社会中的高度独立。

崇高这种审美意识在人类社会中出现,最早是从对神的崇高开始的。叶朗先生编的《现代美学体系》引用了《圣经·创世纪》中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来说明神的崇高。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也把这句话看作说明崇高的好例子。从黑暗混沌之中猛然出现光来,而这个光又是普照全世界的,这是数量的伟。这么一件大事靠上帝说一句话就做成了,这是何等气魄!这是精力的雄伟朱光潜先生从数量和力量两个方面解释了这句话的崇高内涵。我们说,古希伯莱民族的历史就是对神崇拜的历史,《圣经》作为古希伯莱民族的宗教文学经典,其中集中体现了崇高的审美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希伯莱民族是犹太民族的别称,所以,古代犹太文化又称希伯莱文化。希伯莱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是《圣经》,即基督教所说的《旧约》的创作。《圣经》对西方文化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犹太教有几个基本要点:一、耶和华是世界上唯一的上帝;二、希伯莱民族是上帝特别宠爱的骄子,巴勒斯坦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三、通过犹太民族的祖先如亚伯拉罕,摩西等人,上帝和希伯莱民族定过约,希伯莱民族要永远效忠上帝,上帝也就永远保佑他们,将来还会派遣一位救世主,使他们统治全世界的一切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希伯莱民族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民族。很难找到一个民族像希伯莱人那样,从罗马帝国起,大部分人就离开故土,浪迹天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然而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竟然没有被世界各民族所同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宗教哲学、语言、文学、传统、历法和习俗,显示出惊人的民族凝聚力。未必有一个民族像希伯莱人那样,长期受到世界性的排斥、驱逐和捕杀,茫茫苍穹之下,竟无希伯莱人立锥之地,他们简直成了人类的弃儿。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希伯莱人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西方社会从此长期信仰基督教,受其浸染至深。神的崇高性也伴随着基督教传播而走向世界。在基督教语境中,神的崇高性是通过誓言来表现的。誓言是一种很神圣的事情,正是因为上帝自己对自己进行过发誓,才有创世,才有神与人类和谐相处。也正因为希伯莱人对上帝的誓言,他们才历经磨难,把美好的幻想寄托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是一种对无限的敬畏,因而产生了崇高的审美意义。 【参考文献】

[1] 章安祺 编订.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 黑格尔.历史哲学[M].三联书店,1956.

[3] 辛未艾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 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第一卷)[M].中华书局,2012. [5] 朱光潜 .朱光潜全集(第十卷)[M].中华书局,2012. 【作者简介】

马莉娜(1988.2-)女,陕西西安人,现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4ba611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