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欢迎阅读!
论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和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体育和美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青少年学生就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加强锻炼,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下面我就从素质的整体性、挖潜性、实践性、发展性四个方面谈一谈德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要求德育工作要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始终把人的素质看成是一个可分割的整体。素质教育认为,人的素质不是单—的,而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如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人的素质是诸多具体素质的统一体,各种素质之间既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也可以相互促进。因此,素质教育赞同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有所侧重。毫无疑问,德育工作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但学生的素质又是由多种具体素质构成的整体。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德育工作只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忽略了其他素质,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
思想品德是社会文化素质中重要内容。而思想品德中诸多成分又都是心理的内容,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心理成分中的性格与思想品德的关系上得出结论。性格是个性结构中表现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这是因为有些性格导致的行为危害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而有些性格导致的行为则维护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性格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包容,而且它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良好的性格,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遵纪守法,自制果断、乐观热情、开拓进取等,有些是形成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基础,有些则是它们的具体内容。不良的性格,如狂妄自大、残忍暴虐、居功自傲、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怯懦自卑、畏惧困难、悲观厌世等,这有些是它们
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青少年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性格,就很难形成先进的思想和优秀品德。
二、素质教育的挖潜性,要求教师德育工作要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育的重要任务之—,就是要求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学生这种潜能激活,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迅速发展。
同时,德育工作的过程,实际是班主任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的和谐统一。班主任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具有主导作用。然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的集中体现就是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能够自觉、主动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和自我管理。几年来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只有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并不是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而是对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同时要求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他们敢于正视和承认消极自我和不良的表现,并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真正掌握先进思维的实质及其时代价值,使学生不断向着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德育工作要注重“知”与“行”的有机统一 素质教育是知识与能力的并重,强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它要求学生要掌握渊博的知识;同时,又强调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必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点对学生极为重要。
如果把知识与能力统—的要求迁移到思想品德教育上来,就是“知”与“行”的统一。但这里所说的“知”是学生对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识,而“行”是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既强调“知”,更注重“行”是“知”“行”的统—,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作为直接对象,在各项实际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长期规范养成的结果。学生行为习惯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强制——自觉——自动,强制就是要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规矩不成,有了规矩不严格要求也不行,只有把规范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才是真正意义的养成。
四、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要求德育工作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修养能力 素质教育既是今天的教育,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依据今天人类知识的迅猛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强调人不仅要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博知识,而且必须有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的能力,这样,素质教育就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新概念,也就是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无论在学校,还是走人社会都要不断地学习。这一点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素质教育这一可贵的思想,应用在德育工作上,就是既要关注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要注重对学生品德修养能力的培养。品德修养能力是指学生对新思想的学习、分析、理解、概括和消化的能力,同时也是指学生对错误思想的认识、批判、抵制和否定的能力。学生的思想品德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因此,德育工作要立足长远,在满足学生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上下功夫。
总之,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时学生的可塑性最强,学校教育应帮助他们获取一生享用的东西。学校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信心,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你足以走完以后奋斗道路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的传授、智力的教育,只是教育的部分使命,而非全部意义。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是陶冶性情,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公德心,社会责任感、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而要实现教育所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就需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充满热情,富有合作精神,拥有积极的心态,永葆进取心,热爱祖国,热爱入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2ceaca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