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赏析

2022-08-02 11:03: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泊秦淮》赏析》,欢迎阅读!
秦淮,赏析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803 年-约 852 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 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 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 以继杜甫; 又因和李商隐齐名, 被称为“小李杜”。 注释

1)选自《樊川诗集注》 。秦淮(河名 :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 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 ,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 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 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1] [ 编辑本段 ] 作品鉴赏

秦淮,即秦淮河, 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 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 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 个“笼”字联系起来, 四种景物融为一体, 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 象,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 , 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次句点题,并

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 酒家林立, 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 《后庭花》

引发无限感慨,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 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 纸醉金 迷的


达官贵人, 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 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 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 作。题解 ]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 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 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 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 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 愁非常和谐统一。 [ 编辑本段 ]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 ,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 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 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 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 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 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 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 此深沉的兴亡感, 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 影响仍然很大。 [2]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 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 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 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 产生的。

这首诗是作者借陈后主 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 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26e026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