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采薇的历史典故

2024-04-09 09:58: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怀采薇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采薇,历史典故
怀采薇的历史典故



“薇”是一种植物关于“采薇”的用典,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采薇”取自《诗经》中的诗句“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绩在诗中借典故表达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无法得到重用的苦闷心情。

另一种说法是,“采薇”引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的典故。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孤竹君有三个儿子,长子伯夷,二子公望,三子叔齐,他想要立小儿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驾崩后,大臣们准备按照孤竹君的意愿立叔齐为君。可是叔齐不答应,他说自己的兄长尚在,理应立大哥伯夷为君。然而伯夷也不答应,说要尊父命立叔齐为君。两人互相退让,谁也不愿继位。这使得大臣们左右为难。

后来伯夷偷偷离开了京地,叔齐见状,也离开了孤竹国。两人同时离开孤竹国京城,大臣们对此不知所措,最后只得立二皇子公望为王。

伯夷、叔齐离开孤竹国后,逃到了周国。可是由于周国后来违反礼制伐商,因此伯夷、叔齐便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终日以采薇充饥度日。

三国时期的《古史考》曾记载,一天,一个村妇在山中


遇到伯夷、叔齐,村妇对他们说道,两位先生十分有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可是你们吃的野菜难道不是周朝的吗?他们听后就再也不吃野菜,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采薇歌》饿死在首阳山。

由此可见,伯夷、叔齐非常讲究礼制,尊崇儒家的忠孝节义。

诗人王绩引用伯夷、叔齐的故事,借以表达他对唐朝的态度就像伯夷、叔齐对周朝的态度一样的不屑。

王绩为什么会对唐朝如此不屑呢?

王绩是经历过隋朝、唐朝两个朝代的诗人。他一生中三次出仕,第一次是在隋朝,王绩被举孝廉,任扬州六合县丞,后因嗜酒而被贬还乡。尽管如此,在任职期间王绩却是一个兢兢业业的父母官,做事非常认真,尽职尽责。

后来两次出仕都是在唐朝,但这两次出仕王绩都做得马马虎虎,并不认真,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就是“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当官就是为了喝酒,因而王绩得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称号——“斗酒学士”

可是,为什么在动荡的隋朝末年,王绩做官认真勤勉,到了开明的唐朝,王绩反倒在政治上消极低迷,甚至在诗歌中流露出孤苦无依的苦闷呢?这就要提到王绩的哥哥王通。王通是隋朝大儒,声名显赫,王绩自然受到他哥哥的影响,接受了儒家的正统思想。王绩在隋朝做官认真是奉行了儒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f4f4caa1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