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背后的故事

2022-04-02 17:04: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勾践灭吴》背后的故事》,欢迎阅读!
勾践,背后,故事,吴》
《勾践灭吴》背后的故事

作者:肖国武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下半月)》 2021年第2



肖国武

《勾践灭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国语》。背景为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只剩下五千人。节选部分讲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得以报仇雪恨,灭掉了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而背后则是更为曲折复杂的故事,也是春秋时代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

这段历史首先要从吴王阖闾攻越说起。《史记·吴太伯世家》中有以下记载: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之檇李。越使死士挑战,三行造吴师,呼,自刭。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伤吴王阖闾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阖闾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勾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三年,乃报越。”

吴国为什么要伐越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另有记载:

“(越王)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元年,吴王阖闾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放下吴越两国更早的恩怨不提,仅谈就近的直接原因:越王允常死了,儿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听说后,认为这是个不可错失的良机,于是发兵伐越。越国在檇李迎战,勾践派敢死队自杀于吴军阵前,趁吴军惊惶之际率军突击,在姑苏打败了吴军,并伤了吴王阖闾的脚趾,最终吴王阖闾在回师途中因伤病而死。很显然,吴国想乘人之危,进攻越国,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以致于吴军大败,吴王战死,也由此埋下了更深的仇恨。

此后,夫差以报仇雪恨为志,三年准备,练习骑射车战,率领举国精兵讨伐越国,在夫椒大败越军,报了姑苏失败之耻。越王勾践带着剩余的五千人,被吴王夫差围困于会稽山。接下来所发生的,就是课文中节选的内容。其中“遂使之(大夫文种)行成于吴”一笔带过,而在后世的史书中却有详细的叙述。仍看《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王勾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勾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吴王夫差志得意满,骄傲轻敌,轻易与越国立盟讲和,本来能够消灭越国却错失良机,不能不说是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而正是这一次失误,埋下了以后国灭身亡的隐患。

吴王夫差的失误不仅在于轻信敌国,错失良机,更在于不听忠言,枉杀贤臣。在打败越国之后两年,吴王又要讨伐齐国,伍子胥谏言不可行,吴王不听,侥幸败了齐国,回头指责伍子胥。越国以灾荒为借口,向吴国请求借贷粮食,吴王想借给,伍子胥谏言不要借,吴王仍固执己见,最终借粮食给越国,以致于让仇敌越国窃喜。此时太宰伯嚭又在吴王面前进谗言,吴王便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为保全家人,将儿子托付给齐人鲍氏,吴王听说后大怒,认为伍子胥欺君通敌,等他出使回来后便赐给属镂之剑以自杀。枉杀肱股之臣无疑就是自绝后路,自取灭亡,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无形之中也加速了吴国走向失败的步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e049b7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