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笔-学生教育中的“能与为”》,欢迎阅读!
学生教育中的“能与为”
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一文中,齐宣王与孟子有这样一段关于“能与为”的对话:齐宣王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就是:(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弯腰作揖,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说学生教育问题中的能与为的关系。 第一方面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其实就是由能力和态度两方面决定,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具体一点讲,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都具备学会这些知识的智力,都能掌握住,不存在能不能学会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学,肯不肯学的问题。只要愿意去学习,即使智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同样能取得自己较好的成绩。比如我们班的胡婕同学,她的基础很差,反应也不快,单从能力方面来看属于中下等。但她的学习态度很端正,勤学好问放在她的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特别是她问问题的劲头,有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每次下课后,无论是哪个老师上课,她都要问上几个问题,尽管问的问题有时候很简单,很幼稚,但他不怕同学笑话,一直问到自己弄懂为止。所以她的成绩在我们班级里排在10-15名之间。
第二方面日常行为方面。比如教室卫生,班规规定:在教室里不乱扔果皮纸屑。但为什么教室里的地面卫生一直搞不好?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过,但讨论不出来一个结果。我就从能与为的关系给他们分析,也就是从能力和态度两方面来分析。地面上有了果皮纸屑,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拾起来就像为长辈弯腰作揖一样,是都能够做到的,关键是他愿不愿做,肯不肯做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经过多次这样的对学生分析、强化能与为的关系。多数学生都逐渐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教室的地面卫生有了较大的改观。
其实能与为的关系,还反映在学生教育的许多方面,我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清楚两者的关系,并经常性的进行强化。学生一定能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让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看到的好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cc46c8da38376baf1fae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