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的讲究

2024-03-30 02:22:3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事的讲究》,欢迎阅读!
白事,讲究
白事的讲究

农村人迷信,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惑人的东西,甚至会诞生一些故事。

老家的房子大多依路而建,这应该是为了生活更便捷一些。路上人来人往的,有活人走,有死人过,甚至有“龌龊东西”过。

为了辟邪,很多人家的门头上都会嵌入一枚玻璃镜,讲究些的,门头上还有一个八卦。遇到路上有灵柩通过,大门冲着路的人家,一定会立即关门。个别人家还在门的侧面挂上一只筛子,据说,筛子也是八卦。

农村人“怕鬼不怕人,怕死不怕生。”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鬼故事教育,老人会给我们讲授很多鬼故事,成年人会给我们讲述很多自己的遇鬼经历和遭遇,“人小鬼大”不是指我们在小孩子时代就聪明,而是说,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鬼文化”熏染透了,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怕鬼。半夜起来上厕所,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一个人去黑的地方,都得哆哆嗦嗦。

其实,人比鬼可怕。怕了一辈子鬼,即使半夜翻阅荒山,途径野地,从来没有遇到过一次鬼。可有一年在甘南,大白天的我们就被一群藏族青年打劫了,好在那天遇到了好人(身边有警车通过),我们才逃过一劫。

我们家还有一句方言叫,“三个人土上挣,不如一个人土里困。”这句话说的是葬坟选址的重要性,说的是,假如一户人家的祖坟葬得好,这会给后人带来无限发达的机会。桐城人形容某户人家有出息人,说他家祖坟冒青烟了。

在施行土葬的年代,长江中下游流域,老人百年之后,在家停尸三日、五日、七日后,棺材不直接埋进土里,而是在地面上摆三年,这叫“厝柩”。三年后,选择吉日葬到家里人事先选中的风水宝地。

“厝柩”的风俗在我们家乡那一带流传了700年,风俗起源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间的“洪武赶散”,我们的祖先从江西婺源被官兵赶到长江流域,目的有二,一是担心婺源地区民众繁衍过多激发民


变,二是长江流域由于连年征战导致荒无人烟。这些被赶过来的人,总盼着叶落归根,可惜望穿秋水,先辈们最终老死“他乡”。

也许是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老人入殓后,棺木一直放在地面上,以便将来“归根”时,带着老人的棺木一起走,可惜,故乡已经成为了一条不归路,于是,子女们只好让老人“入土为安”。久而久之,这个风俗就一直传下来了。

老人故去后,后人要操办两次仪式:一次是入殓厝柩,二是下葬。 入殓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有仪式感的。老人在临终之前,趁最后一口气还没有咽下去,家里人将老人扶上太师椅,为老人换上新的寿衣,老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口呼吸,以此圆满地完成一生。原本以为就家乡人在意人生最后的礼节,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我们经常祝福人“五福齐全”的最后一福叫“善终”,即寿终正寝。五福里面的前四福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而善终是修来的,不是谁都可以寿终正寝。老人能在儿孙的面前坐上太师椅完成最后的“仪式”。这是一辈子最大的福分。

下葬的仪式感其实更强,不仅要挑良辰、选吉日,而且在现场还有很多规矩,比如现场不准出现哪几个属相的人,因为命运“相克”,埋土时不能压住人影,等等。

据说,墓穴里安放棺材有讲究,棺材哪头高,最后就发哪一房,就是说,大头如果高了,就会发长房;小头高了就会发末房,中间的两头靠。兄弟多的人家,难免在妯娌之间会发生利益争斗的事,有人就会偷偷地给平整地基的人塞黑钱,以求自己的那头高一些。棺材安放的坑穴里通常是不让女人下去的,有心计的女人,在棺材放到地穴里以后,她假装着扶棺痛哭,趁人不备时,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铜钱,秘密地塞进棺材下面。当然,用这种小心思的一半都是长房或者末房,中间的发挥不了作用,只能跟着两头沾光。

现在,家乡都实行火葬了,以前安放祖先的祖坟山都被禁止增加新坟,集中统一规划的公墓成为后来人的永久居住地。

大火不仅会吞噬每个人的物质记忆,也会吞噬掉这片土地上传递了几百年的习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e05d1592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