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人为本——加强新闻人文关怀》,欢迎阅读!
以人为本——加强新闻人文关怀
摘要:发挥好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作用,使人文精神在其强大的传播途径中得以传播和加强,是新闻传播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存在的误区和加强的途径做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人文关怀 问题 途径 一、 新闻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新时期“以人为本”理念的需求。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张扬;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新闻传播作为和受众联系紧密、传递快捷、客观真实的舆论形态,应该不断自觉地把对人的关注放在中心地位,多方位、多侧面、多层次实践着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多将镜头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的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二)新闻传播增强公信力,谋求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众消费文化勃然兴起,新闻媒体为了迎合这种文化的需要,拒绝崇高与理想,回避思考沉重而深刻的问题,着力于给受众带来愉悦、宣泄和刺激,这就使传媒走向了煽情化、庸俗化的歧途,由此,媒体将丧失自己的公信力。对于传媒来说,公信力的丧失无疑是对自己的致命打击,等于自毁前程。因此,新闻媒体要想重新增强公信力、吸收受众,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文化品位来改善,既要吸引受众又不能对其过度迎合和纵容。提高文化品位的关键在于在传播中注入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中心,把大众化和世俗化与人文品位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受众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审美情趣。 二、 目前存在的误区
(一)受众本位的认知误区。新闻传播从不注重传播效果,不注重受众研究,发展到如今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的“受众本位”新闻观,这是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但“受众本位”并不意味着受众喜欢什么就大量传播什么,受众不喜欢的就减少或不报道。尤其是在社会急剧转型,受众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正在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媒体想通过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心理而随波逐流,显然违背了“人文关怀”的初衷。新闻传播从人文关怀的本质上来说,不仅要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更重要的是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在构建价值体系上要起到社会导向的作用,引导受众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增强受众运用理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软硬新闻的理解误区。一些人总是认为娱乐类、生活服务类、情感类报道的软性新闻才能体现出人文关怀,而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如政治、军事、科技、财经等硬性新闻排除在人文关怀之外。其实虽然软性新闻更明显和直接地体现了个人的当前需求,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但硬新闻的报道反映了整体社会或群体的状态,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们决策、行为的依据。
(三)物质渲染的诱导误区。富裕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但要注重通过正确途径去获得和创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幸福。新闻传播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基础而过高地刺激人们的物欲。目前,有些新闻媒体对人们如何寻求致富之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如何提高自身的实力,发挥自己的潜力等方面提供的引导并不多,对人们成功之前的努力过程和方法表现得不够,但对一掷千金、一夜暴富津津乐道,久而久之会激化社会矛盾,影响
社会稳定。
三、 加强新闻人文关怀的途径
(一)媒体工作者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包括高尚的情操,敏锐的观察力,权衡利弊、把握分寸的判断力,做到既擅长新闻策划,把新闻做出亮色,同时又善于掌握火候,报道适度。因此,记者编辑一方面要站在尊重人性的角度上来采写新闻,能够深入受众的内心,挖掘出新闻深层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在感情中保持一份理性的冷静,能够剖析生活,把握分寸,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不至于使写出的新闻报道流于偏颇失真,保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以事实说话的本色。
(二)硬新闻“软”化,使新闻报道更富有“人情味”。人们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最关心的是和自己有关系的事,这是新闻价值亲近性的规律使然。虽然时事政治、财经科技等新闻对社会及个人往往都很重要,但不是每个民众都能意识到。如果媒体能够阐述其重要意义,既传递事件的内容,又传递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与特定社会文化相关的文化意义;既及时反映世界的变化与发展,又能传递出这种变化对人的生存、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强调事件对人们的利害关系,人们就会更关心,也更能从新闻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将硬新闻“软化”,研究受众的接受心理,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发掘新闻对人们的亲近性和“人情味”,是新时期增强新闻传播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
(三)关注困难群体,为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办实事。困难群体包括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年迈丧失劳动能力人员以及残疾人等。对困难群体的关注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道进步和宽容和善。在这方面,我们的媒体做得可谓乏善可陈,是很不到位的。例如,近年来有些人因生活困难,患病后无钱医治,爬上医院的高楼欲寻短见,还有的民工为讨工钱而跳楼的事件在各地层出不穷。有些媒体将此称为“跳楼秀”,充当无聊的看客。这些对跳楼新闻的过度关注、炒作使病人和民工认识到跳楼是引起社会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结果对事件本身的过度关注反而掩盖了事件背后的社会保障不力,社会诚信与民工维权等问题。给其他遭受相同境况的人树立了一个不好的典范,诱导其采取相同的极端手段来改善境况、解决问题,从而增加了个人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毛晓鹏.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J].鸡西大学学报,2006.6 [2]虞晔.新闻传播与人文关怀[J].声屏世界,2007.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5cb8a7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