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欢迎阅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作者:邱巧琴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1期
邱巧琴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更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困惑。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有感情朗读的现状,提出一些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一、正视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感情朗读的现状
目前,语文课堂上由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虽然教师对朗读越来越重视,但课堂朗读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课堂上仍然有部分教师在唱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学生朗读的时间仍然不充分,一堂课学完,仍然有学生对课文内容很不熟悉,读一篇课文很不流畅,甚至有学生还会读错音,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虽然大部分教师很重视朗读,学生朗读的时间很长,方式也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感情朗读仍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二、落实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1.熟读课文,以读促讲
“熟能生巧。”要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就应该在熟读当中理解,在理解当中熟读。熟读一篇课文,学生都需要经历一个初步感知、深度理解、感悟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熟读课文至关重要,试想,一个连字都认不准确、句子都读不通顺的学生如何去理解课文内容。当然,熟读仅靠一节课40分钟是不可能落实的,教师可以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学生课前朗读来实现对课文的大概了解;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早读、午读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还可以在学生管理学生读书的形式下让学生坚持朗读。这样,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还让学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经典美文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语句中感受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使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映入学生的脑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上课伊始,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朗读课文,说说桂林山水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其次,让学生分段细读品味,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特点,读出感情。再次,我还通过引读、接读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桂林山的特点写具体、写形象的,让学生体验漓江水、桂林山的独特,体会作者喜爱桂林山水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学生的情感。
2.灵活指引,入情入境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朗读的手段、方法教给学生,包括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及节奏的变化等,当然不能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讲解只会熄灭学生对朗读的热情。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模仿,接着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品悟和总结方法。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一些术语,让朗读技巧活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有感情朗读,从反复读中懂
得重音要根据意思的不同而转移,突出的就是重音,使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到除了语气停顿,情感上的停顿要合理才能达到语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感情,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我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为了渲染气氛,让学生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通过观看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中直观看到震撼人心的悲惨一幕,接着话锋一转引导学生了解在地震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涌现出千千万万令人敬佩的人物。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起去认识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指导学生读出父亲看到教室变成废墟,以为儿子已经离开人世伤心不已而发出的那一句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我先让学生谈谈感受,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此时此刻他有着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苦,所以才会有着那一声痛心疾首的大喊,带着这种痛,谁来读一读呢?”再通过指名读、教师范读、个别读、全班齐读,让学生读出这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再如为了让学生读出父亲为了救助儿子不惜一切的感情,我先播放非常伤感的背景音乐《灰色空间》,然后饱含深情地说:“目睹父亲这一形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38小时里,他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在学生含泪而述说一个个可能会出现的感人的画面后,我让学生带上这份感动,用自己的朗读,再现父亲挖掘废墟的情形,使学生读出了这种震撼人心的父爱。
又如在执教《观潮》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读出浪潮越来越近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的情景,我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看过的电视、电影里万马奔腾的画面来理解,并播放了一个战争片里万马奔腾的视频,接着抑扬顿挫地引导:“我们就会想起战鼓一响,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冲向敌阵,那种烽烟滚滚、万马奔腾的感觉就是现在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感觉。”学生轻而易举就读出了潮来时的宏伟气势。
3.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学生多读、有感情地读,就会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对话,再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有了自己的感受、体会与感悟,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感情的目的。
在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读懂课文并有所感悟,从而升华情感。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学生读课文结尾的时候,一开始是带着悲痛的语调读,后来从读中品味到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小女孩是不可能得到温暖与幸福的,死亡对小女孩来说是一种解脱,她是带着满足和微笑离开这个世界的,他们就意识到不必把悲痛读出来,而是应该用低沉的语调微笑着读,因为小女孩只有在死的那一瞬间,才能幻想到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从而产生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有感情朗读还要在朗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有了自己的体会,才能读出新意,才能有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品读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来朗读小燕子与燕子妈妈的对话,在朗读之前教师提示:“燕子妈妈三次让小燕子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但是为什么只有第三次燕子妈妈才满意地笑了?”接着让两名学生分别戴着头饰来分角色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演,学生能脱离书本,富有创造性地分角色朗读,从而逐渐养成认真观察、用情朗读、用心体会的习惯。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意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让语文课堂因有感情朗读而变得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源城区雅居乐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7cd2ff9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