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美术赏析

2022-07-14 08:01: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洛神赋图》美术赏析》,欢迎阅读!
洛神赋,赏析,美术
一段人神相恋的凄美诗篇 一幅动人心魄的千古名画

——《洛神赋图》美术赏析



一、作品概述

《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根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的历史人物画。真迹早已散失,流传至今的《洛神赋图》有四种摹本,均是绢本,设色,27.1cm,横572.8cm。其中最为生动古朴的一卷,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的最大特点是讲述了一段传奇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恋爱故事。绘画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从人们的印章提跋来看,即便是摹本也是弥足珍贵的国宝。



二、画家简介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顾恺之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而且绘画和理论成就颇丰。主要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主要绘画理论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



三、背景故事

《洛神赋》是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为了纪念与爱人甄妃之间深厚感情的赋文。文中作者把美丽善良的甄妃想象成神彩飞扬的洛河女神。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相遇、相爱到生离死别的人神相恋的爱情故事。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四、画面内容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画中顾恺之用“春蚕吐丝”般细腻的“高古游丝描”的技法,从而使画中人物的申请和衣饰清晰可辨,形神兼备。甄氏被描绘成手持拂尘,衣带飘飘,神态委婉从容的女神。她似来又去,脉脉含情,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景。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簇拥下,用贵族诗人


般的优雅气质欣赏着女神的飘逸与风姿。画中用来衬托女神的景物被形象化了,有高飞的鸿雁和游龙,又有云中的明月,初生的朝霞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传说的风神在收风,女娲在歌唱。



五、表现技法

传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设色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高古游丝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这种高古的绘画技法烘托出了画面的热闹,增添了画面的传奇性和神秘感。

点睛:顾恺之画人物画还有一绝,这一技法被后人称为“顾氏点睛”。还有一绝顾恺之先点的是曹植随从们的眼睛,因为随从们并非主要人物,也就画得比较程式化。然后又点上了相遇时曹植的眼睛,曹植的目光有的时候既专注又惊讶,有时是内心激动外表矜持。最后经过仔细思考,认真的点上甄妃的眼睛。画中甄妃的眼神流露出不同的情感,有的急死无奈、几丝哀怨,有的几分妩媚几分娴雅,有的几许惆怅、几许依恋,有的则眉目含情,仪态万千。



六、学术意义

《洛神赋图》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虽然现在只剩下宋人摹本,但这些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虽历经千载,但尤可以看出顾恺之的精妙画技。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它是书画史中的另一种毫不逊色的《洛神赋》。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东晋画家顾恺之以这篇著名的抒情词赋为题材,创作的这幅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打破了当时以宗教题材为主的创作风气,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因此无论从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9fa7781551810a6f424865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