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与中外民俗期末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闽南民俗与旅游文化
闽南指——泉州——厦门——漳州大部分——龙岩新罗区与漳平市等地区.,还可以加上大田县部分和尤溪县的小部分。闽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受其他方言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大体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们即可称其为泛闽南。
一、文化传统
古城泉州有一种建筑叫“骑楼建筑”。至今包括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中山路、改扩建后的涂门街、东街等街巷仍保留这样的建筑格局。除了外观上的红瓦大坡屋顶、燕尾脊以及清水砖或出砖入石的外墙面具有显著的闽南古建筑特色外,这种骑楼建筑正是源自于泉州华人华侨侨居地的南洋,并成了泉州传统地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建筑外,泉州还有“南音”、“南戏”、“南管”,被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引以为“乡音”。广义的“南管”指中国南方语系的音乐。但在今天台湾所保存的南管戏,即专指闽南语系中最古老的戏种——“梨园戏”,它正是经由泉州流传到厦门、台湾以及闽南华侨较多的南洋各地。至今,在台湾、香港、澳门和泉籍华侨聚居地,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都有南音社团组织。
泉州每年元宵节期间都要举办“‘海丝’(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文化节以侨乡特有的南洋文化特色吸引了海内外宾朋,许多侨胞特意赶来享用“文化大餐”,领略了“仓官影里三洲路,涨海潮中万国商”的侨乡盛景。在游行的花灯、彩车中,不少东南亚侨胞献演的节目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泉州与东南亚地区在民间信仰上也有诸多相通之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开漳圣王等,其中尤以妈祖信仰为盛。宋元时期产生的妈祖信仰通过数次移民在海峡两岸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妈祖信仰圈,泉州天后宫妈祖宫庙香火旺盛,每年都有大批东南亚的侨胞前来进香。从福建传播至台湾、东南亚等地的妈祖宫庙就有数百座。
二、地方习俗 1、普渡
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
“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以前七月十五日一天之内,人们完成在木主前祭公妈、在大门口祭普渡公两项内容。旧历十五祭祖先,旧历七月里以“铺境”为单位逐日轮流做普渡。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
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
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一大特点。
2、嫁妆
闽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妆品种繁多,丰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与神明的供品,这些嫁妆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令人称奇。而且还分为一担一担的好几担!第一担是装吃的礼品。在吃的嫁妆礼品中,礼数最重当数“轿前猪脚”,要前后两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显示礼品份量。其次是“四果”,即由米香糖、冬瓜条、冰糖、茶叶等组成,当地称为“四果甜”,有幸福甜蜜之意。另外还有农村自制的甜粿、发粿之类,称为“压房粿”,有建家立业、成立房头之意。以上这些东西要用两只竹篮装上,系上红布条或红纸条送到厅堂和新房祭拜,以求早生贵子。另外,还得准备肉、面、糯米甜饭、香烟、酒等食品。
第二担是装衣服的皮箱。穿的东西会比较简单,除了新娘随身的衣服外,已不带很多的服装。但如果在凭票供应的年代,就有八套或十套的要求,当时有俗称:“尼龙袜要四双,四件衬衫的确良……”的唱词呢!可见当时棉布紧张时新娘对服装数量的要求。虽然对衣服的数量不大讲究,但也有部分人准备了古色古香的红袄、红裙、蓝布长衫、白黄身(白、黄布做成,男女各两套),以备以后父母做寿拜堂及百岁年老时用,以此来体现男女双方家庭厚道又有世家底。
第三担在嫁妆的礼品中最含糊不得,它是准备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大致有大红烛数对,香数把,鞭炮数串,红包数包(称为“房头礼”),还有年糕点心等祭品,所有供品数量都要二、四、十二等双数,以图吉利。然后放进两只做工考究的红篮里,当地称为“红盛”。在靠近客家人居住的乡镇,有送保家灯(煤油灯)到男方家的习俗,为添丁发财之意。用的东西最多,大到彩电冰箱、摩托车,小到针线盒,真是无所不有。较传统有“三盒”之称。即一要首饰盒,里面放着父母陪嫁的金银首饰细软等贵重物品,以示娘家富有;二要梳妆盒,里面有花枝、胭脂水粉、梳子、镜子、红丝带等八件东西,有父母
惜女之意;三要针线盒,里面有剪刀、红尺子、针线等缝补裁剪要用的物品,有新娘手艺好,勤快之意。
另外,女人洗澡用的桶(俗称“红脚桶”),枕头枕巾,毛巾牙刷,口杯茶具,脸盆等日常用品样样齐全,这就是闽南嫁妆的趣味性和它的特色所在,不过,时至今日,有不少的习俗已为现代的婚娶习惯所取代了。
3、尾牙
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动俗称「尾牙」。古时有一诗句「一年夥计酬杯酒,万户香烟谢土神」,这是旧时诗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联「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说东家要辞退夥计;下联是尾牙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间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诞辰祭拜之後,东家即宴请夥计,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这天,商家们为了感谢土地公一年的照
顾,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来酬谢土地公,而祭拜完的东西就会犒赏给员工们,。 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厂要解雇夥计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这一餐来暗示。不过,旧时的人较为厚道,如果不是夥计实在不行,或是东家的事业经营不佳。是不会随便辞退夥计,辞退的方式也不是发下一张解雇通知或者资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员工被解雇。
三、旅游文化
漳州三平寺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地处福建省漳州市属的平和县文峰乡境内,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近五十公里。由义中大师创建于一千一百多年前。总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建筑群分为两组:山门、钟鼓楼、僧房、大雄宝殿等组成前组,祖殿、斋堂、塔殿等组成后组,殿宇建筑,别具一格历尽沧桑,屡毁屡建,今天展现在香客面前的三平寺规模,是清代重建的。义中大师,在闽南一带和海外乡亲中称为“三平祖师公”,祖籍陕西咸阳高陵县人。 这座千年古刹俗称“三殿半”。殿宇倚山而建,座北朝南,前低后高,群山环抱,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盛暑时节,南风跃过林海竹涛,轻轻地吹来,令人顿觉凉快。
福建土楼,以其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观。永定、南靖和华安的土楼已闻名遐迩,但闽南一带各式各样的土楼也越来越吸引人们的注意。闽南的土楼民居,是人类建筑文化的宏篇杰作,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南靖土楼,是南靖劳动人民艰辛的汗水与聪明才智的结晶。它的规模、结构、工艺、功能、令多少现代的建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它的建筑风格、民情风俗、文化内涵,使社会学家慨叹。 许多研究华人文化的海外学者,在经过探索和思考之后,往往把自己关注的目光最终移向闽南文化。在日本学术界,但凡研究中华文化、汉文化、海外华人华侨等诸问题的学者,在从事台湾、香港研究之后,当学术氛围允许他们进入这里时,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把自己的关注点转向闽南文化研究。 闽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不断吸引着广大学术爱好者的目光,更为中华儿女保留着最厚重的文化底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145633f1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