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故事5篇

2022-03-20 11:0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寓言故事5篇》,欢迎阅读!
寓言故事,古代
古代寓言故事5



3位老人都擅长吹牛,平时与人谈话,一般没人吹得过他们。可是这一天,这3会吹的老人却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个过路人走来了,看到3位年纪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询问他们的年龄。过路人很有礼貌地问:“请问各位老丈今年高寿?”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满头白发,说:“你问我的年纪,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小时候,曾经跟盘古在一起玩耍,我们的交情不浅,他还叫我哥哥哩。” 过路人听了吓了一跳,心想,还真没见过这般老寿星呢。

另一位老人说:“问我的年纪有多大吗?这么跟你说吧,大海的水每次变成桑田的时候,我就记下一个筹码,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这样的筹码我已经放满了10间屋子!” 过路人一听大为惊骇,今天可看见老神仙了,真是大开眼界。

第三位老人说:“你们听说过王母娘娘的仙桃吗?那可是一万年才熟一次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经无数,我每吃一个仙桃,就把它的核丢到昆仑山下,而今那些丢掉的仙桃核,已经堆积得和昆仑山一样高了!”

过路人这一次反而非常平静,一点儿也不吃惊,他说:“原来是3个老牛皮精。” 吹牛皮如果吹到了离奇的地步,又有什么意义呢?那种根本不存在的长寿与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you、朝菌,又有什么区别呢?

砗磲属软体动物双贝类,但砗磲与众不同,一般双贝蚌蛤只有20多厘米长,而砗磲却长达1米多,宽0.8米。

砗磲个头虽大,但在贝类中却不被尊重。

蚌贝们常讥讽他:“大是够大了,但有什么用?”“徒有其表,内里空虚。”“山大无柴呢!”

砗磲听到非议,却不予以理睬,整天蜗居在海藻旁,吃饱了睡,睡够了再吃,非常悠闲。

老海葵看到后,叹道:“砗磲啊砗磲,你的个头是贝类中最大的呀,就这样荒废掉,不觉得可惜吗?”

砗磲说:“我也这么想,但我长成这样子,还能做什么呢?”


老海葵说:“贝类中,有不少种类是很突出的,走上市场,都很有价值。如文蛤,贝壳很光滑,很闪亮,被人们当做欣赏品;鲍鱼,肉质非常地清甜,被列为海味的八珍之首;牡蛎,能长出人见人爱的珍珠呢!你何不向他们学学呢?” 经老海葵一点拨,砗磲便决定到蛤蚌聚集的海域去观摩取经。

砗磲首先去找文蛤。他看到娇小玲珑的文蛤,总在沙堆里钻出钻进,贝壳不停地磨蹭在沙砾上,立即明白文蛤的贝壳为什么总是晶光闪亮了。他想,自己长得五大三粗,文蛤的本事是学不来的。

砗磲又去找鲍鱼。发现鲍鱼定居在水流湍急的海沟中,专食这里的浮游生物和海藻,在礁石林立的湍急中定居,是须有很强粘附力的,这对躯体庞大的砗磲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

离开鲍鱼,砗磲去找出产珍珠的牡蛎。生产过程后,砗磲才知道,珍珠的产生,原来是由分泌物凝结练成的。

砗磲说:“我干别的可能干不好,但练珍珠,也许能练出来!”

一只红螺听到后,说:“什么?你说什么?你能出产珍珠?你也不照照镜子,你长的什么模样?”

砗磲说:“我知道珍珠很美,我长得不美,但练珠者并不一定要长相美。我也是贝类,凡贝类的肌体都会产生分泌物的。”

红螺说:“不错,凡贝类都有分泌物产生,但却有个多与少,快与慢的问题,看你那么庞大迟钝,是很难有出色表现的。”

果然不幸被红螺言中,砗磲造练珍珠,虽长期闭门不出,但三年过去了,却产不出一颗珍珠来。而牡蛎呢,每两年,便可以出珠一次。

砗磲出不了珠,但仍坚持练珠。牡蛎知道后,很想打击砗磲的积极性,使他丧失信心而减少对手。为了与砗磲有个对比,原来是两年出一次珠,后来便提前 到每年出珠一次。再后来,牡蛎干脆提前到每半年就出珠。

砗磲却无动于衷,仍坚持自己的“闭门造车”。三年出不了珠,五年出不了珠,到了第十年,砗磲产珠了,砗磲产出了一颗又大又圆又结实的巨型珍珠。砗磲产出的珍珠比牡蛎的珍珠足足大出几十倍。

牡蛎半年期出产的珍珠,不到二三年,便皮破化水了。而砗磲产出的巨珠,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也不褪色,成为了一颗永久性的珍珠。 红螺问海葵:“他们出品的珠,谁是真正的珍珠?”


海葵说:“珠的价值在于其是否大而圆,而没有生命力的珠,又何谓其珍?谁是真正的珍珠,就不言而喻了。”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滥竽充数的启示:

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00aecdc5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2d.html

相关推荐